首页  >  新闻资讯 > 国内软件弹窗广告讹危害及应对方法

国内软件弹窗广告讹危害及应对方法

国内软件弹窗广告的泛滥,令广大用户深恶痛绝。例如运动类App(如悦跑圈、咕咚)和央企应用(如云听)的强制跳转行为,已严重损害用户体验和市场信任。强王电脑从具体危害和系统性应对方案两方面展开分析:


一、弹窗广告的核心危害

1.  侵犯用户权益与财产安全

    • 诱导诈骗:如走路赚钱类弹窗(如走路嘉年华”“步步安康),以红包、会员为饵,诱导用户点击后触发人脸识别或免密支付,老年人群体受害尤其严重。四川消委会调查显示,此类投诉单笔扣款高达798元,而所谓权益实际价值极低。
    • 未成年人消费陷阱:弹窗推送游戏广告(如蛋仔派对),未成年人误触后充值,单例损失超1200元,退款维权困难。

2.  破坏软件体验与用户留存

    • 强制跳转与操作干扰:咕咚App摇一摇广告因触发敏感度过高,用户手持设备轻微晃动即跳转第三方页面,需多次关闭才能返回原应用,打断运动记录流程。
    • 虚假去广告承诺:用户付费开通咕咚终身免广告88元)后,仍遭遇自营活动弹窗,平台以品牌推广非第三方广告为由拒绝整改,涉嫌虚假宣传。

3.  法律合规与监管风险

    • 用户协议霸王条款:多款运动类App(如走路有生机”“红果短剧)在协议中单方面规定:
      • 可随意冻结/注销用户账号(如“6个月未登录条款),且数据损失由用户自负;
      • 强制用户内容授权,如红果短剧要求全球范围内免费使用用户生成内容
    • 广告内容违法:咕咚因在跑鞋广告中虚假宣传“PEBAX中底科技(无法提供技术授权证明),被罚款5万元。

4.  行业信任危机与市场份额流失
用户吐槽集中在广告关不完”“误触即下载,导致老用户因运动数据迁移成本高而勉强留存,新用户转向StravaNike Run Club等国际平台。应用商店中广告太多成咕咚等App低分主因。

🛡二、用户主动防护与行业治理方案

(一)个人防护实操指南

1.  关闭App内置广告权限(以咕咚为例):

    • 进入我的”→设置隐私设置关闭 允许展现推荐内容
    • 补充操作:在手机系统设置中禁用该App悬浮窗权限通知权限,阻断弹窗触发条件。

2.  系统级广告拦截

    • 移动端:安装AdGuard、火绒等工具,全局过滤弹窗;开启浏览器阻止第三方Cookie”防止跳转。
    • 电脑端
      • 通过任务管理器定位广告进程右键打开文件位置”→删除或重命名广告程序(如添加.bak后缀);
      • 任务计划程序库禁用可疑定时任务。

3.  选择替代产品与维权发声

    • 替代推荐:运动记录优先选用华为/小米系统自带应用(广告较少),或国际平台如Strava
    • 投诉渠道
      • 12321举报恶意弹窗(需截图取证);
      • 通过工信部申诉平台投诉央企应用(如云听)。

(二)行业与监管改进方向

1.  强化法律责任落实

    • 依据《网络安全标准实践指南》(2025-07发布),要求摇一摇广告必须设置防误触阈值,违者下架处理。
    • 走路赚钱类欺诈App(如成都灿至科技)追究刑事责任,而非罚款了事。

2.  推动广告模式转型

    • 付费纯净版:参考WPS会员去广告模式,提供明确无干扰的订阅服务(非当前咕咚的部分去广告)。
    • 原生广告替代弹窗:在信息流中嵌入静态广告(如Keep课程推荐),避免强制打断。

3.  用户协议合规审查
消协需联合网信办,对单方面注销账号”“强制内容授权等条款进行集中清理,违者列入经营异常名录。

💎 三、强王电脑总结:重建信任需技术与制度双轨并进

弹窗广告本质是行业对流量变现的路径依赖,但透支用户体验终将导致份额流失。短期使用用户可通过权限管控+拦截工具自救(如关闭咕咚推荐权限),若想留存长期用户则需监管对欺诈性广告刑事追责(如四川消委会移送诈骗案例),同时推动企业开发可持续商业模式(如高价值付费服务)。只有用户用脚投票卸载侵权应用,并配合制度化投诉,才能倒逼市场净化。

 

扫一扫,关注本站微信公众号

中山市强王电脑网络技术中心 以技术守护信任,用服务传递温度 电脑有问题?强王立刻到!

点此百度地图直达 点此高德地图直达



最新评论

0条评论

    暂无评论,欢迎您评论。

热门阅读